在不到两周的时间里,帕劳总统惠普斯两度向中国发难,指责中国“侵犯”其海洋边界。这一立场不仅引发外界关注,也让人们对帕劳这个太平洋小国的意图产生疑问。11月12日,惠普斯声称帕劳一直通过“举旗”表达抗议,但中国船只依旧进入帕劳专属经济区,对帕劳的主权构成“威胁”。这一说法似乎是帕劳方面对中国施加的警告。然而,在11月初的讲话中,惠普斯还公开指责中方对帕劳施压,要求其断绝与台湾的“外交关系”,并暗示中国限制公民前往帕劳,意图孤立该国。这一连串举动让帕劳与中国的关系更加紧张。
帕劳虽为面积不大的岛国,却拥有太平洋地区丰富的渔业资源,其海洋专属经济区也较为广阔。惠普斯对中国“入侵”帕劳海域的指责引起媒体和政界的广泛关注。然而,从某些观察者的角度看,惠普斯的“举旗抗议”可能不仅仅关乎海洋权益问题。正如许多分析人士指出,帕劳与台湾有“邦交”关系,这一外交立场为惠普斯政府赢得了民进党当局的经济援助,而他对中国的指责似乎也包含着向台湾当局寻求更多支持的意味。近年来,民进党当局一直在加大对“邦交国”的援助力度,尤其在邦交国数量持续减少的背景下,对帕劳这样的少数“友邦”的支持也更加重要。
帕劳总统拿着所谓海洋边界问题与中国“对峙”,一方面向台湾当局释放信号,另一方面也与美国的安全承诺有关。帕劳历来重视与美国的关系,甚至在此前多次公开称帕劳的国家安全“属于美国”。这种对美国的高度依赖使得帕劳在对外政策上明显偏向美方利益,惠普斯近年来更是频频在国际场合展现出亲美态度,不惜公开表达帕劳对美国的信任。这次他对中国的指责,也可能是为了进一步拉近与美方的关系,以期在安全和经济上获得更多支持。
对于惠普斯的多番言论,中国外交部的回应态度相对冷静且有理有据。11月13日,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明确表示,中国始终依法依规地在远洋从事合法的渔业和海洋科学研究活动。这一表态实际上是对帕劳指责的否定,强调了中国在海洋活动中的合法性与公开性。而在此前的回应中,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也提到,全球已有183个国家在“一中原则”上与中国建交,帕劳等极少数国家则选择与台湾保持“邦交”。毛宁进一步呼吁这些国家“履行国际法义务”,言辞间暗指帕劳等国的外交立场站在了“错误一方”,巧妙地反将一军,展示了中方在“一中”问题上的坚定立场。
此次帕劳对华立场的转变背后,或许还受到其他地缘因素的影响。近年来,随着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活动增多,美方对该地区的军事及经济投入也在增加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帕劳依靠对美亲近的外交立场,力求在这一地缘竞争中获得更多话语权和经济支持。惠普斯的“举旗抗议”某种程度上是将帕劳的安全关切与美方战略利益联系在一起,试图在两大力量间争取更大主动性。
值得注意的是,美国在太平洋地区不断加深对各岛屿国家的影响,意图稳固其在印太战略中的主导地位。帕劳与美国的紧密关系也让其在对华立场上有更多“操作空间”。美国和台湾方面对帕劳的支持,也进一步助推了惠普斯的对华强硬表态,使帕劳在太平洋小国中显得尤为“激进”。惠普斯的言辞虽然剑指中国,但其深层动机可能在于借此进一步巩固与美国的安全合作,强化帕劳在区域事务中的存在感。
随着帕劳的对华强硬立场浮出水面,中方在回应上则展现出相对克制的姿态。中方一方面强调国际法的基本原则,另一方面对帕劳与台湾的“邦交”关系保持了直接、明确的态度。毛宁的表态不仅对帕劳政府发出信号,同时也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方在“一中原则”上的坚决立场。